2020-03-03 08:44:09 來源: 南通網
連日來,通州各地全力組織春耕生產,同時籌劃新一年度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防控重大病蟲害,保障農業安全、糧食安全。
防疫要做好,春耕也不能耽誤
“今年小麥長勢還可以,這塊地里的開始拔節了。那塊地播種偏遲一點,基肥不足,顯得瘦小,這兩天開始追肥。”西亭鎮亭東村種植大戶許家兄弟倆正在麥田邊查看小麥長勢。
2016年,許家兩兄弟流轉土地成立家庭農場,目前,種植規模擴大到700多畝。在合作社的倉庫,除了農用物資,還堆放了消毒液和一箱防疫口罩。“鎮上、村上干部通過高音喇叭、手機微信,向大家說了,疫情防控要做好,春耕生產也不能耽誤。”
十總鎮擁有5.8萬畝小麥,鎮相關部門指導合作社、家庭農場、糧食種植大戶做好當前小麥施肥和化除工作,對于有生產需要的農民,在經過嚴格的人員排查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等措施后,鼓勵他們去地里開展生產活動。張育華是五總居黨總支副書記,也是該居集體糧食種植合作社的管理者。他說:“我今天監督把這一片地的施肥完成,明天去防控點值班。”
目前,通州農村開始恢復生產,呈現春耕景象。各鎮黨委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各村基層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扛起統籌抓好農村疫情防控和“三農”重點工作,為夏熟豐收打基礎。
專家來助陣,直奔一線忙指導
疫情防控期間,通州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應對農資生產難、運輸難、購買難等問題,第一時間通過實地走訪及電話聯系,向全區各鎮農資銷售網點了解化肥存貨種類、數量及價格情況,全面摸清庫存底數及價格動態;對肥料生產企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及復工指導,落實春耕備耕穩產保供措施;指導小麥、油菜及蔬菜當前春管施肥措施,因苗施肥,控旺促弱。
當前,正值麥田雜草防除關鍵期,通州區植保站的技術人員做好自身防護,每天奔波在鄉村田間一線,調查麥田雜草發生情況以及不同除草劑防除雜草效果。
“您好,我承包種植的230畝小麥出現褪綠發黃等癥狀,能否麻煩你們過來看看……”一上班,該區植保站站長張宏軍就接到種糧大戶李云貴打來的電話,問清楚情況后,他與站里的植保專家立即趕赴金沙街道萬頃良田。經過現場查看、分析,最后確診為除草劑選用不當。
處理好李云貴的小麥問題后,植保站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向十總鎮一戶蠶豆種植戶家奔去。
推廣智能化,種田越來越輕松
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通州區充分發揮智能化在春耕備耕中的主力軍作用,切實做到防疫不松勁,春耕不耽誤,全力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給。
在金沙街道金北村的一塊水稻示范田里,田夢合作社的負責人瞿炎正操作著無人植保機,給200畝小麥噴灑除草劑。“無人機的優勢是作業效率高,跟傳統的植保技術相比,速度提高了80倍以上。同時定位精準,減少用水量和藥劑使用量,實現精準噴灑。”瞿炎一邊熟練地操作機器一邊說。
在西亭鎮同樂村的一塊麥田里,綠色的麥苗已經高達25厘米,種糧大戶朱漢榮正利用無人植保機對自家農場的110畝小麥進行化學除草。朱漢榮說,有了這個“高科技”,種田輕松多了。
近年來,通州區大力推進農業智能化,實行“機器換人”計劃。激勵合作社推行代耕代種代管服務,合理調配作業機具,協調開展跨區作業,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用工難”問題。據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統計,今年春耕全區可投入各類農機具超過6400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94%。
通訊員 童小軒
記者 趙勇進 王子璇
[責任編輯: 季肖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