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1:47:03 來源: 南通網
近期,多地網友曬出火車站設無健康碼通道,解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乘車難題。這一舉動溫暖了人心,同時也引起了社會輿論對于“數字時代”如何敬老愛老的思考。
農歷九月初九,恰逢秋冬之交,將“重陽”與“老人”相結合,充分展現與弘揚了中國敬老的傳統。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與理解數字時代下的敬老傳統。疫情防控常態化與數字化相遇,零接觸購物、線上支付、掃碼出行、遠程醫療等現代化數字手段不再僅僅是年輕人的時尚,更是全民安全生活的必要保障。這時,老年人便處在了“數字圍城”之中,出行受阻、生活添堵、境遇尷尬。因此,要弘揚中國敬老傳統,還需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從設計理念、信息教育等方面為老年人的生活插上“數字翅膀”。
優化設計理念,增添人文關懷。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似乎離不開智能手機,在線預定、智能導航、掃碼支付等現代化方式為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便利,而本就“資源匱乏”的老年人被狠狠甩在了時代賽道的后頭,他們大部分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處處被“數字圍堵”。這表面上看似是技術問題,實則是理念問題。消費市場聚焦于年輕群體,在產品研發與設計過程中很少考慮老年人的需求與感受;地方政策制定與出臺缺乏相應的溫度,在前期規劃與設計中忽略了老年人的實際生活困難。然而,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恰恰是看這個社會如何對待像老年人等“資源匱乏”的群體。設計多一份體貼,規劃多一份關懷,籌備多一份了解,讓社會發展不僅有速度,更加有溫度。
強化信息教育,填平“數字鴻溝”。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文化程度等遠不如當下的年輕人,何況“5G”“區塊鏈”“3D打印”等新技術層出不窮,讓他們眼花繚亂、一時難以消化。然而,時代的快車不會落下一人,要解決老年人與時代脫節的問題,就要加強信息教育,讓老年人融入互聯網時代、享受時代發展的福利。一方面,要建設志愿者隊伍,加強宣傳教育的廣度。比如,以社會公眾自愿幫助身邊老年人為主,以志愿者“一對一”教育為輔,幫助老年人學會生活所需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要精準對接需求,下足“繡花功夫”。比如,和年輕時候相比,老年人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大不如前,信息教育要怎么教、教什么需全面考量,從細處著手,從小處著眼。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的意義不僅在專為老年人過節,讓人們傳承與弘揚敬老、愛老、尊老、助老的傳統,還在于無論當今時代如何發展變化,都不會忽視老年人這一群體,并為他們配備與時偕行的“數字翅膀”。(文/黃紅靜 圖/南新工作室)
[責任編輯: 季肖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