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11:59:14 來源:
3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是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法律,標志著長江大保護進入依法保護的新階段。
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依法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推進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和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長江流域保護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先后三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長江保護法》的實施將長江大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關鍵還在落實。長江保護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如何形成保護合力?《長江保護法》推出了系統保護的頂層設計,成為沿江各地的行動準則。法律明確規定,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建立長江保護工作機制、建立區域協調協作機制,切實增強長江保護和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長江保護法》重點將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充分發揮長江流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的引領和約束作用,通過加強規劃管控和負面清單管理,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實現長江流域科學、有序、綠色、高質量發展。
“法施于人,雖小必慎。”《長江保護法》還明確堅持責任導向,加大處罰力度,以法律武器保護母親河,對長江禁漁、岸線保護、非法采砂等重點問題,大幅提高罰款額度,增加處罰方式,切實增強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可執行性。《長江保護法》的實施形成了保護母親河的硬性約束機制,保護好長江任重而道遠。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亟需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各地需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執政。要加大力度落實長江及其支流進行為期十年的禁漁,通過實施精準退捕,推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保護修復,構建舒適的環境,從而通過各項修復舉措,讓更多的“長江微笑天使”洄游。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意識,采取特別的制度措施,義不容辭加快沿江重點案件綜合整治提升示范段建設,打造最美沿江風光帶,奏響生態樂章,還更多的綠色于長江,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用法治力量為“長江大保護”保駕護航,將“長江大保護”深入長江流域各地“骨髓”,并轉化成自覺行動,必將有力地推動“全民共行動、全域共治理”,共同高唱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從而守護好“一江碧水向東流”,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和活力。(陸新華)
[責任編輯: 高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