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08:43:20 來源: 南通網
春回大地、歲物豐成。
2月24日,在全省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工作會議上,南通以“科學謀劃,高位推進,全面提升支援協作合作工作水平”為主題,進行大會書面交流。次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南通有2人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3個集體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開展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南通廣大扶貧干部慎始如初,以背水一戰的堅強意志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強化政策措施,創新工作舉措,圓滿完成了年度對口援建援助協作各項任務,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援陜:帶貧機制帶出一批園區項目
“秦嶺巴山一水間,兩漢三國品先賢。孰言江南無限好,真美漢中小洞天。”對漢中的炙熱之情浸潤在援陜工作組組長湯池肺腑,令他不禁落筆直抒。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援陜工作組有2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工作組的同志幾乎都是首次遠離故鄉,前往千里之外的秦巴山脈工作,他們要克服語言交流之困、飲食習慣之異、生活環境之苦和遠離家人之難,但他們無怨無悔并深深熱愛著這塊秦巴熱土。”湯池感慨,要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認真謀事、踏實干事、善于成事。
2020年南通落實安排蘇陜協作項目347個,幫扶資金5.019億元,向漢中派出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員184名。工作組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著力發展園區經濟,引導南通企業到漢中投資興業,全年共有24個企業、34個社區工廠落戶漢中。通漢兩地共建有“區中園”13個、入園企業31家、總投資38.71億元,帶動1萬余人就業增收。
去年2月,隨著疫情得到有力管控,企業復工有序推進,用工短缺成為不少企業面臨的問題。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工作組多措并舉保障民工返崗,組織3架包機、6趟專列、90多輛大巴等綜合聯運的方式,“點對點”護送農民工來通返崗復工,全年幫助1463名貧困人口來通轉移就業。
“把帶貧機制放在突出位置,推進西鄉縣國動產業園、勉縣海勉產業園等共建園區建設,重點引導帶貧效果明顯的企業落戶漢中產業園區。”湯池透露著新一年的扶貧計劃。
援疆:移植產業優勢夯實富強根基
2月25日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南通市對口支援新疆伊寧縣工作組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作為一名脫貧攻堅的參與者、見證者,這么多年的所見所聞,讓我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艱辛和不易。”援疆工作組組長張華,正是南通援疆人干在先、走在前的杰出代表。
2013年12月,張華作為第八批南通援疆干部到達新疆伊寧縣。在受援地伊寧縣委、政府和當地各族干部群眾的真情挽留下,張華毅然留任三年又三年,在全國援疆干部中創下留任時間最長紀錄。“盡管‘他鄉成故鄉、故鄉成遠方’,只要受援地群眾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天山腳下,張華滿腔赤忱的援疆故事還在續寫。
“產業興,百業旺。”長期以來,工作組始終堅持把產業援疆與推進就業結合起來,大力移植南通紡織服裝產業優勢,全力打造一個強縣富民的“伊寧縣輕紡產業區”。牛年春節,工作組幾乎沒有休息,搶抓內地產業轉移機遇,招引了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為伊寧縣輕紡產業區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張華透露,工作組有一個“小目標”:通過五年努力,將伊寧縣輕紡產業區打造成為全州最大的產業援疆基地、全疆最大的就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家紡坯布生產基地。
張華認為,教育的高度,就是伊寧縣明天的高度。陽春三月,伊寧縣南通實驗學校與南通各兄弟學校,迎來了2021年度“萬里鴻雁傳真情”書信交友活動的新階段,兩地青少年、兒童書信交友,已成為一個大受歡迎的教育品牌活動。工作組充分發揮南通“教育之鄉”的優勢,推動以南通學校校長為首的教育援疆團隊入駐伊寧縣二中,精心打造伊犁河谷的“南通中學”,改寫了伊寧縣從未有人考取北大、清華的歷史,成為中組部“組團式教育援疆”的示范單位。創新實施的“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的未來——愛心圖書捐贈公益行動”,為伊寧縣各族孩子募集圖書近110萬冊,價值2000多萬元,全面改善了當地孩子的閱讀環境和質量。
援青:拓展渠道推動特色資源變財源
位于市區南大街上的青海特產專賣店,春節前后顧客盈門,高原羊肚菌、青稞面、牛羊肉……成為江海平原市民餐桌上的新畫風。店主馬貴虎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如今在高原平原兩頭跑,生活生意無縫切換。在援青工作組的全力扶持下,貴德當地農副產品正源源不斷走進南通的千家萬戶,“輸血式扶貧”正變為“造血式扶貧”。
2020年,援青工作組堅持把民生建設作為優先領域,把援青項目作為重點抓手,把產業援青作為重點任務,把人才培養和教育作為關鍵舉措,積極搭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廣渠道的對口支援工作平臺,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關鍵是要用好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過程中。工作組加大對貴德農特產品南通專營店的扶持力度,協調貴德相關農特產品進入國家扶貧網站、農業銀行手機商城、南通市政府采購渠道、南通大學扶貧超市等營銷渠道,通過上網絡、進企業、入社區等多種方式,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超400萬元。
南通援建的貴德全域旅游綜合服務中心也已對外服務。工作組以全域旅游為重點,推動兩地旅游產業合作,充分利用南通文旅產業的人才、管理、市場資源優勢,支持貴德縣籌建全域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智慧旅游在線服務系統、分級游客服務設施等全域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今年,工作組將以貴德縣與南通5家旅行社簽署游客互送協議為契機,開展“夜游貴德”“冬游貴德”等活動,繼續補長貴德旅游短板。
按照“南通一個醫院對口貴德縣人民醫院一個科室”的模式,工作組落實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腫瘤醫院作為貴德縣對口支援指定醫院,開展卓有成效的醫療學科建設。原援青醫生陳耀華作為柔性人才引進,定期到貴德縣開展集中手術及人員培訓。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當我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土地,我就是高原人;當我第一次接受組織的談話,我就是青海干部。”援青工作組組長張栩龍深情滿滿。新年新征程,他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加強援建項目管理,將飲用水水質提升等老百姓密切關心的項目編制進入“十四五”江蘇援建項目庫。 記者 朱蓓寧 嚴春花
[責任編輯: 季肖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