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10:46:33 來源:
□陸漢洲
范振華,1921年10月生,祖籍安徽徽州休寧,是建黨百年的同齡人,也是一位有著六十三年黨齡的老黨員。他九歲那年隨父舉家遷來啟東。如今,我們同住一個小區。我便知道這位百歲老人的晚年生活有多滋潤有多美。
這位從苦難中走來的老人,當年因家里窮,小學第三冊書沒念完就輟學了,十二歲去了久隆鎮一家典當行當學徒。也因為窮,他二十七歲才結婚。那個年月,家境好一點的人家,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就結婚生子了。
曾度日如年的范振華,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能活到一百歲。而且,如今的小日子過得如神仙一般。
范振華和老伴生有三子二女。十年前老伴過世后,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十個孩子,就像待老小孩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他,讓他盡享天倫之樂。
范振華是1979年退休的縣農資公司職工,有退休金,還有黨和政府給的尊老金。兒女們這些年也都陸續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了。當年,他們老兩口含辛茹苦把孩子們一個個拉扯大。長子樹春、次子樹明1968年同時參軍;大女樹芳、小女樹珍先后下鄉;唯小兒子樹新進了縣電廠。范振華是有名的“老積極”,曾是1963年啟東縣第三次黨代會代表,多次出席過縣先代會。孩子們的血脈里,流淌著父輩好學上進的基因。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努力成長成材。包括兒媳和女婿,老少兩代共出了六個共產黨員,全是滿滿正能量。兒女們都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知道老父親不缺錢,他最需要的是一份陪伴、一份親情、一份溫暖。
十年前,母親躺在病榻上,兒女們為她請過保姆。母親過世后,兒女們讓保姆留下來照顧父親。可不久,父親便將保姆辭退了,他說:“我沒有‘三高’,手腳靈活,腦子也不糊涂,就是耳朵有點聾,生活完全能自理,要保姆干啥?”
然而,父親一個人住著,兒女們總不放心,便要輪流陪他,老人又不同意。他為兒女們著想:如今,他們都是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人了,樹春在深圳,樹新跟兒子在北京,樹珍跟女兒在南京,各人都有各人的事。他說:“我一個人住也清靜。我好著呢,你們放心好了。”兒女們拗不過他,就給他裝監控,可通過網絡實時了解父親的起居和健康狀況。可這個監控他也讓拆了,理由很簡單:“我每天都要出去運動(不少于走五公里),有時還要去圖書館,你們都能看得到嗎?”孩子們后來給他請了個鐘點工,為他做一頓中午飯。這個鐘點工后來也被他辭了,“不就做一頓飯嗎?我完全可以自己做。”老人對孩子們如是說。
范振華老人這幾個孩子,能為父親想到做到的他們都想到做到了。老人的冰箱里總是裝得滿滿的,有雞蛋、新鮮蔬菜、紅薯、花生、水果,有紅燒好的五花肉、做好的豬肉蛋餃。各種調料一應齊全。老人喜歡喝燕麥粥和酸牛奶,兒女們全給他備好了,還用記號筆,用醒目的字將保鮮期標得清清楚楚。為防止家里的電源線老化發生意外,兒女們去年為他重新敷設了新線,還將傳統液化灶換成了安全防火液化灶。
老人不抽煙不喝酒不玩牌,喜歡讀書看報,他在市圖書館先后辦過四張借書卡。有時,他也喜歡在家里和兒女們搓幾把麻將。今年清明前夕,樹新、樹珍都回來了,除樹春在美國陪孫子孫女回不來外,這段時間,兒女們便輪流陪老父親搓幾把,讓老人過把癮、樂一樂。
老人喜歡旅游。兒女們有時就開車帶著他去啟東的圓陀角和呂四海邊兜兜風、看看海景、嘗嘗海鮮。這些年,樹春陪他游了深圳廣州,九十五歲那年還乘郵輪去了趟日本韓國,樹新陪他游遍了京城名勝古跡,樹珍陪他逛遍了省城南京。
七年前那個春節,老人忽然想起安徽老家來了。春暖花開時節,樹明和他兒子便駕車,陪老人回了趟安徽休寧老家。哦,八十多年前的祖屋還在,村東頭河邊的那個渡口還在,老人還依稀記得八歲那年春節,親婆帶著他從這個渡口到對岸去看戲的情景……
他要告慰親婆,你面前這位當年隨父從休寧舉家遷往啟東的孫子,或是范家祖上嫡傳子孫中最年長、最幸福的一位壽星了。
[責任編輯: 張檬檬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