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11:11:25 來源: 江海晚報網
琴箏奏鳴聲讓唐閘古鎮充盈著文化帶來的悠遠雅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9日晚6時30分,“江蘇十大最美書店”、唐閘古鎮的尚書院里傳出陣陣經典誦讀的聲音;附近亭臺、院落里琴箏奏鳴聲似有若無,讓唐閘古鎮處處充盈著文化帶來的悠遠雅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是“水漲船高”。“我們要做好組織、引導、培育工作,打造出更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滿足群眾更高層次的需求。”當天,崇川區委副書記、區長黃衛鋒也出現在尚書院讀書會現場,與市民一起品味書香。
從寥寥無幾到高朋滿座
唐閘尚書院位于流淌千年的通揚古運河畔,如今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文化地標和南通的“網紅”打卡地。
“三年前尚書院剛開張的時候,門可羅雀。”在文化出版行業浸潤40多年的尚書院院長陳文元坦言,尚書院能有今天,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如何讓尚書院“活”起來?陳文元找到了當時的港閘文化部門,雙方一拍即合,決定以讀書會的形式,開啟文化服務的大門。
“一個好的書店,就像城市燈塔,幫扶書店經營者探索具有盈利能力的發展模式,是我們應有的擔當。”時任港閘區文化局副局長、現任崇川區文旅局副局長杜曉春說。
“第一期讀書會的時候,總共10個人都不到。”但陳文元并不氣餒,在政府的精心呵護下,尚書院積極摸索,沉下心來,從主題、書籍、講師等方面一一進行完善,現在每周一次的讀書會已經是高朋滿座。
如今的尚書院,已經從一家書店變身為復合型文化空間,集文創店圖書館、茶室、文化講堂等于一體。尚書院積極參與“書香崇川”建設,定期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
“一開始,就是覺得好玩,三年下來,感覺收獲真大。”市民侯俊已經成為尚書院的常客,全程參與、一期沒落。
從一花獨放到百花齊開
尚書院讀書會只是崇川致力于打造文化服務品牌的一個生動縮影。
為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去年崇川、港閘兩區合并以來,新崇川進一步優化文化服務,推動品牌活動經常化、文化惠民常態化。
崇川區以書香系列創評為載體,以“一街一品”“一居一特色”為目標,鼓勵社會組織、街道社區創設能吸引群眾參與、在群眾中有廣泛影響力的閱讀載體。目前,全區各個街道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閱讀品牌。
去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崇川區線上線下積極聯動,圍繞“夜崇川·歡樂嗨”,開展“崇川全民文化節”“我們的小康”廣場演出20場、“四季風采靚崇川”巡演24場,舉辦“北大街晚上見”“歡樂五水匯”等活動,還推出線上“云展覽”“線上公益課堂”“宅家線上游”活動,并舉辦“崇川區級機關文化公益課堂”。
就在16日開啟的崇川夜經濟“第二季”,同樣充滿文化氣。荷蘭街夜市的歌舞表演、丁古角夜市的夜習科普、西洋橋夜市的電影放映,都讓人們在飽口福的同時,更能感受到文化生活帶來的愉悅。
可以說,文化服務已經浸潤到崇川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
從自主生根到持續發展
讀書是一城風尚,是萬家燈火。
“要引導市民多讀書、讀好書。”在調研并點贊讀書會活動之余,黃衛鋒表示,政府部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文化惠民這件事做實做好。
文化服務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市場、政府、社會各種力量聯合起來,一起精心引導培育,最終在社會形成“從朋友來了請吃請喝”到“朋友來了看戲聽課”的新風尚。
事實上,在更高層面,崇川區正向著目標努力前行。
以建黨百年為契機,今年崇川區推出“百年百場悅百姓”文藝活動,全力推進群眾文化的普及工作。為此,崇川區投入大量資金,組織“相約丁古角”文化惠民活動60場、“歡樂五水匯”10場、“文化大串門”等系列活動100場;啟動新崇川首批非遺傳承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傳承基地的申報;在湯家巷成果獲得江蘇省首批非遺體驗基地的基礎上,全力推動無限定空間非遺進古鎮工作;指導各類文化企業及時申報各項扶持資金,第一時間部署、落實、兌現……
可以想見,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有更多成熟的文化品牌在崇川大地上壯大起來,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記者陳可
[責任編輯: 黃夢倩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