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09:50:52 來源: 南通網
本網訊 (記者陳靜)5月7日,海門區三星鎮林西村塞爾維亞僑商秦金生在完成上海、南通、居家等多次隔離后,來到南通定點醫院進行核酸檢測。“等這次核酸檢測通過,我就能自由活動了。”電話里,秦金生難掩激動之情。他告訴記者,因為疫情關系,他有一年多沒回老家。這次回來想考察下國內市場,在國內拓展新業務,以“小變”助推企業穩定長遠發展。
林西村毗鄰疊石橋家紡市場,上世紀90年代,敢闖敢拼的林西人帶著本地家紡繡品闖世界。經過20多年的發展,林西僑商的足跡遍布南非、羅馬尼亞、埃塞俄比亞等20多個國家,經營項目也由傳統的家紡行業轉向建筑、礦業、運輸業、服裝、國際貿易等多種業態。全村戶籍人口3586人,其中在海外經商人員及僑眷612人,長期在外居住的有200余人。2011年9月,該村被命名為江蘇省第一家“華僑村”。
秦金生是塞爾維亞南通商會的會長,經營服裝、百貨、家紡等多種產業。他說,此次能順利回國,村委會幫了不少忙。“得知我要回來,村委會立即把國內防疫政策以及南通本地的隔離舉措一一告知,隔離期間,還經常關心我的身體情況。”
林西人走出村莊、走出國門,村委會是他們的“后援團”。2020年疫情暴發后,村委會主動通過電話、微信等關心僑商,叮囑他們做好防護措施,竭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
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惠軍緒說,村里成立了僑心向黨志愿服務隊,給僑眷僑屬提供各種親情服務,讓僑商安心在外打拼。秦欣榮在南非做生意,家中老父親已經80歲。志愿者們經常前往老人家中,打掃衛生,陪伴聊天。“感謝父老鄉親,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對于村里的照顧,秦欣榮感到特別暖心。
由村委會與海門區公安局疊石橋出入境管理大隊聯合打造的“警僑驛站”,在疫情期間開通綠色通道,解決贊比亞案件中受害人家屬簽證、通關問題,促成案件早日辦結。還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將服務延伸到境外,通過“云調解”幫助僑商解決生意中產生的矛盾糾紛問題。
本地政府多舉措保駕護航,猶如一顆顆“定心丸”,讓僑商在異國發展信心倍增。村民蔡云松在羅馬尼亞打拼了20多年,是羅馬尼亞南通商會名譽會長。疫情暴發以來,生意受到影響。蔡云松建議大家加大網絡銷售力度。目前,許多商戶線上運營形勢趨好。
“不少僑商多次回鄉做公益,捐資助學,慰問貧困戶,助力鄉村發展。疫情初期,他們捐贈了數萬美元,購買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為家鄉疫情防控作貢獻。”惠軍緒說,林西村委將繼續與僑商保持聯系,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持續擦亮“華僑村”名片。
[責任編輯: 高陽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