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10:38:49 來源:
智能化采集、全移動處置、一體化指揮,覆蓋各縣(市、區)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投運——
昨日,南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正式投入運行,平臺覆蓋各縣(市、區)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市城管委成員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及相關職能部門、各街道等共212個處置終端,實現城市管理領域“全域協同”“一網統管”。
記者了解到,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5G、AI分析等技術,實現對城市管理問題感知、分析、預警、處置、問效“五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形成以智能化采集、精準化定位、全移動處置、跨部門協同、全過程監管、一體化指揮為特色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體系。該平臺與市域治理指揮中心“城管一張圖”互聯互通,進一步夯實城市管理領域“一網統管”“全域協同”新格局,為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智能化采集、精準化定位,城市體征靈敏感知
新建立的“云視界”視頻子系統,一改傳統模式,匯聚2000余路視頻監控,覆蓋市區重點商業街區、農貿市場、學校周邊等“六類現場”出入口,各類住宅小區違建易發區域,以及重要交通卡口等,24小時守護城市市容環境。
“依托雪亮工程AI分析,我們可以對揚塵、違建、店外經營等13類市民反映較多的城管問題實時發現和預警。”據指揮中心平臺負責人高輝介紹,“每天預警推送案件500余條,我們第一時間立案、派遣、處置”。
在智慧城管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環衛清掃車、灑水車輛的實時運行軌跡和作業視頻,環衛監管子系統,匯聚環衛人員、車輛等基礎信息,全面掌握環衛作業情況,高輝告訴記者:“原來我們主要靠印發方案,上路巡查督查,來進行應急指揮調度,通過這個系統,我們打造了‘掃雪除冰一張圖’,實現惡劣天氣情況下對應急車輛的一體化指揮。”
渣土監管子系統則對全市24家企業的600余輛渣土運輸車輛實施視頻監控和GPS定位,“通過對車輛密閉情況的實時監控,對車輛未覆蓋行為進行預警,避免了運輸工程中的揚塵問題。”高輝介紹說,“目前這個系統與公安進行對接,對改變運輸路線、亂倒建筑垃圾的行為,我們可以直接限速和鎖車。”
全移動處置、跨部門協同,案件處置靈活高效
近期南通的災害天氣給城市管理應急處置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正處在試運行階段的南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為有效處置應對相關城市管理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單日完成案件處置1600件,處置率同比提高50%,緊急計時的安全隱患類案件最快40分鐘處置結案,這是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
“原來每一個工作流程都需要指揮中心和部門平臺聯系,然后再發指令給我們,工作上容易脫節,效率沒有現在高,現在只要負責處置的部門申請結案,我們馬上就會收到信息去處置了。”記者跟著城管監督員馮建新來到市區的一處工地,對一起揚塵案件進行現場核查,馮建新嫻熟地利用城管通進行案件查詢,同角度拍照上傳,僅5分鐘完成核查程序。
集城管通、處置通、執法端和指揮端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管理統一的全移動工作平臺,覆蓋了市、區、街三級處置部門,連接采集、派遣、處置、核查、執法聯動各終端,真正實現由PC端向移動端的轉變。
全過程監管、一體化指揮,夯實綜合執法格局
“今天我們處置的這個12345政府熱線轉辦的市民舉報有人私自搭建陽光房的案子,現在既可以看到案件流轉過程,也可以看到執法隊伍的執法流程,對流程超時的進行分析預警,系統自動督辦。”在市城管局指揮中心大廳,平臺值班長仇煊燁指著“大數據云圖”介紹說,“像這個案子,我們執法隊伍當天就上門,及時阻止了違法行為,半天時間就結案了,反饋舉報人也表示滿意。”據初步統計,處罰類案件處置效率同比提高了35%。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屏上顯示了所有執法人員的具體位置,當發起應急調度,附近的執法人員就會收到指令,及時到現場支援。通過綜合執法智慧執法大數據云圖,對執法平臺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案件高發及管理薄弱區域、環節,以信息推送、圖形化展示、紅綠燈預警等方式,實現風險預警,做到“過程控制,提前預防”,從而實現執法力量科學調配和風險研判預警。
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如海表示,下一步市城管局還將依托智慧城市和市域治理指揮中心二期,拓展智慧停車、垃圾分類、餐飲油煙監管等業務子系統建設,創新打造“揚塵治理”“違建治理”等跨部門應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全力打造智慧型“城市管家”。
通訊員 許琳
記者 蔣嬌嬌
[責任編輯: 高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