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打造自主可控、系統完備、先進安全的“10+X”未來產業體系。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是大勢所趨。放眼全球,未來產業是贏得新一輪科技革命主動權的“入場券”,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提前謀劃顛覆性、變革性技術和產業發展,搶占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筑競爭新優勢。縱觀全國,未來產業是的開創新局面的“動力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聚焦地方,未來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強引擎”,北京、浙江、上海、深圳等先行省市立足本地科技、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逐步探索較為清晰完整的未來產業發展路徑,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后天的產業”這句話用來描述未來產業再合適不過。未來產業是面向未來社會需求、由當下尚未成熟的技術突破驅動、將可能會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既不是對現有產業的簡單升級,也不是完全遙不可及的“科幻想象”。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初謀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今天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有著一致的初心,當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已經成熟的傳統產業來說也帶有一定的“未來色彩”。因此,雖然未來產業是處于更加前沿、技術處在更早期萌芽階段的產業,但絕不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而是在未來15-30年后能夠替代今天正在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勢必會在那個時代引領國民經濟、產業體系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深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是產業,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謀劃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面向科技源頭問題、基礎問題做好探索性研究,充分考慮未來產業的長期性和不確定性,加強前期的引導和培育,做好產業選擇,培育龍頭企業,抓住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梳理歷史思維和系統思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礎上,立足本土實際,向更前沿的領域進行及早布局和謀劃,以培育未來的潛力產業領域,積蓄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發展,時代呼喚更多的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在中國本土誕生,在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通過積極培育未來產業來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勝負手,逐漸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級甚至萬億級新支柱產業與產業集群。抓大勢、搶先機,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走出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路,必將贏得更大發展主動權。(陸燦)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