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12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中國經濟展現巨大發展韌性,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
回望不平凡的2023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等大環境的裹挾增加了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壓力之重、爬坡之艱,都極為罕見。我國5.2%的經濟增速殊為不易,不僅高于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且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消費成為2023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我國經濟頂住了外部壓力、克服了內部困難,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內生動力、韌性和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各類先進生產要素不斷集聚,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讓我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前行,在攻堅克難中奮進,殊為不易。從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創造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從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服貿會、鏈博會,持續釋放“溢出效應”,到一系列大國重器、重大科技工程亮相,科技創新領域捷報頻傳;從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到糧食生產“二十連豐”……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穩住了規模,保持了增勢,提高了質量,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的作用更加凸顯。實踐再次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也必然是一個蒸蒸日上、未來可期的中國。當前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困難與挑戰,前景難言樂觀。中國所具備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是我國經濟砥礪向前的底氣。國務院發布80條措施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國辦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國家外匯局發布通知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一系列突破瓶頸制約、注重前瞻布局的改革開放政策舉措落地見效,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中國經濟大循環的活力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一定能夠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
面向未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持續前行,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以自身穩定發展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帶來寶貴的確定性。(王兆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