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個省委一號文件。《實施意見》分為7個部分、30條措施,深入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對全省“三農”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江蘇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3年達到759.5億斤的歷史新高。糧食豐收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穩產、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穩產增產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不斷加強農業科技深入推廣,推動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融合發展,提高糧食生產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才能為糧食豐收、農民增收打下堅實根基。當前,江蘇省內擁有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南京國家農高區兩個“國家級”平臺,進步貢獻率71.8%,超全國平均近10個百分點。以科技支撐糧食豐收的底氣,我們信心滿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聚焦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實施意見》指出,要重點圍繞“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做好做足“土特產”文章,鼓勵每個農業大縣至少培育一個1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要“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就要“跳出農業看農業”,注重推動現代種養業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江蘇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工作,推動特色產業鏈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實施意見》圍繞“大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出了4個方面的重點舉措。當此之際,更要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經營項目,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強涉農資金項目監管,把給農民的各項補助補貼補到位。我們廣辟增收門路,定能讓農民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
錨定建設農業強省任務,江蘇持續優化支農資金支出結構,2024年進一步調整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省級補助政策,全面取消產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所需建設資金全部由省以上財政承擔。此外,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調整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提升獎補資金,支持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新的一年,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鉚足干勁、接續奮斗,讓鄉村展新顏,也迎來一個又一個穰穰滿家的豐收年景,把中國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江韻)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