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養老金、完善就業保障、解決停車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持續關注“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需求,推動把民生實事辦到大家心坎上,變成“溫暖清單”。
民生是最大的政績,民生也連著民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8.4%;提高“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多萬納稅人受益;國家助學貸款提標降息惠及1100多萬學生……這些數字,不僅見證過去一年民生成績單,也透露出黨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為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溫暖情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針對當前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的實際,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圍繞這個目標,不僅需要發揮政策合力,還要挖掘崗位空間,穩住就業大盤。在發揮政策作用方面,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對穩就業的支持,加大促就業專項政策力度;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在服務保障方面,要分類完善靈活就業服務保障措施,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以暖心服務助力高質量就業,鞏固就業向好態勢。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讓百姓能夠獲得均等的醫療資源、良好的醫療救治保障、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對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至關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和常見病用藥種類……著眼于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群眾關切的實際情況出發,推出一系列普惠政策措施,讓群眾在改革發展成果中獲得更多更公平的實惠,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因此,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尤其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著眼于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等,定能繪織出百姓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幸福網”。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讓我們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厚植人民情懷,在做好“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一件接著一件辦,讓“民生清單”落地見效,變成“溫暖清單”“幸福賬單”。(鄒鴻清)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