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
22日,全市海洋強市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省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動員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向海圖強,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奮力建設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多挑擔子、多作貢獻。
沿海是南通邁向“下一個萬億”的關鍵變量,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近年來,我市始終將海洋經濟作為拓展新空間、打造新引擎、積蓄新動能的主攻方向,堅持全域向海、產業興海、科技強海、開放活海,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江蘇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2023年,我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近2500億元,海洋經濟規模約占江蘇省沿海地區的1/2,位居全國主要沿海城市前列。
南通通江達海,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既有大江、又有大海的濱江臨海城市,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但與全國其他沿海兄弟城市相比,除了船舶等產業外,我市海洋經濟低、小、散現象較為突出,海洋開發還沒有形成鮮明南通特色。要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必須進一步聚焦海洋產業,加快建設海洋強市,以更快步伐追江趕海,奮力做好海洋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發展海洋經濟,要強化組織領導,做好統籌規劃。組建市級海洋經濟發展議事協調機構,構建全市統籌、部門協同的海洋產業發展格局;編制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落實海洋開發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用好用足我市現有政策,研究制定海洋產業發展增量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全面加強用地、用海、用能、融資等重點資源要素保障。堅持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和市場基礎力三力合一,合理配置海洋資源。
發展海洋經濟,要全面夯實產業根基。積極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產品,打造世界級“船谷”。加快打造現代海洋“3+4+2”產業集群,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構建多元發展和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打造南通海洋產業創新發展鏈。堅持從優勢產業、支撐產業、新興產業三個維度出發,做大做強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優勢產業,轉型提升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旅游等支撐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現代海洋服務等新興產業。圍繞優勢海洋產業,分類制定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加快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資源整合能力達到世界級水平的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
推動海洋經濟發展,還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要以海洋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全力支持南通各大院校為海洋經濟構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體系,積極發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海洋教育,鼓勵學生報考涉海專業,加大現有海洋產業職工的培訓,為沿海經濟帶建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聚集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和我市實際,委托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重點高校,定向培養本土海洋專門人才。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依托“江海英才”以及縣級人才計劃,加強高層次海洋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造就一支具備跟蹤國際科技前沿、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能力的海洋人才隊伍。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