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近日,如東縣大豫鎮一門閘村鮮花加工房里,村民們正忙著將一朵朵烘干定型后的金絲皇菊分裝打包。“我們的‘犇菊’牌皇菊通過線上、線下推廣相結合的方式銷售,預計今年能為村里帶來近40萬元的收入。”一門閘村黨總支書記黃浩新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點任務之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火熱市場需求,各地千方百計做大做強產業鏈,持續暢通就業渠道,助力農民端牢端穩就業“飯碗”,拓展農民“致富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暢通就業渠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根本還在于發展。為此,要始終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不斷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各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同時,要支持招引、發展一批帶動就業能力強的企業,持續擴大就業渠道。特別是在“農家菜”“有機茶”“健康油”等回歸大眾視野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讓農民用上最綠色的種子、最實用的機械、最先進的數字技術,深入挖掘、培育新的職業農民就業增長點,讓就業的水“活起來”,推動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以鄉村產業為支撐,既鞏固好現有產業,又持續拓展新的產業,既盯住房前屋后,又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堅持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大文章,形成特色富民產業聚集,放大產業輻射效應。堅持做好“土特產”文章,深入挖掘鄉村潛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多種“搖錢樹”,讓農民朋友錢包鼓起來。
促進農民就業、拓展“致富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從現實情況看,促進農民更好就業,既要從需求端著手,也要在供給側發力,讓打造新型職業農民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一方面,村級組織要主動作為,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結合村情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盤活各類閑置土地資源,實現村民就近就業,促進村集體組織增收。另一方面,加大輿論宣傳引導力度,創新宣傳手段和載體,注重典型引路,真正把在鄉村振興實施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外推廣,引導更多農民就近就業、發家致富。
鄉村產業,一頭連著市場主體、經濟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致富道路,需要我們學習借鑒、挖潛各地好的經驗做法,以更多更實的管用措施,在廣袤田野里不斷拓展農民的“致富路”。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