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小物業”關乎“大民生”。去年12月30日,通州法院發布2022年至2024年物業糾紛審判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近三年該院受理的物業糾紛案件標的額小,訴前成功調解多,但也存在總量大、矛盾易激化、社會關注度高等特點。
從糾紛數量來看,2022年以來,通州法院訴前分流物業糾紛案件4920件,經駐院人民調解員調解成功1592件,訴前調解成功率32.36%;調解不成立案受理391件,通過示范性裁判審結案件371件,其中調解或撤訴結案278件,調解撤訴率74.93%。
從糾紛原因來看,物業糾紛多為物業公司起訴業主要求繳納物業服務費。近幾年,新類型糾紛不斷出現,如業主起訴要求確認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合同無效、業主要求物業服務企業配合辦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反映出業主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根據白皮書分析,物業糾紛多發的原因主要涉及物業管理服務存在問題、開發建設留有后患、業主自治缺位錯位等方面。比如,有的物業提供的服務“價高質低”,不按等級標準提供物業服務,陷入“收費率低—服務變差—收費更難”的惡性循環;有的物業服務企業公開義務落實不到位,侵害了業主的知情權、監督權。此外,房地產開發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和“建管分離”不到位的現象,有的小區房屋施工質量粗糙,公共配套不完善,有的小區面臨停車難、違章搭建、破壞綠化、設施設備養護和更新不到位等難題。在物業公司協調處理未果的情況下,業主對物業公司產生意見而拒繳物業費,從而引發訴訟。
針對糾紛處理中發現的問題,通州法院建議:開發商要強化配套建設,注重提高房屋質量,對保修期內的房屋質量糾紛及時予以處理,避免與業主產生糾紛;物業服務單位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注重業主知情權、監督權;業主要強化法律意識、自治意識,依法維權;政府及物業監管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建立健全物業管理網絡,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記者 王瑋麗 實習生 朱一冰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