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執法既要守護公平正義的底線,更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我市在生態環境領域深化“非現場、不接觸”執法,按照“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要求,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統籌兼顧深入治污攻堅與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檢查方式向非現場監管執法轉變,建立“分析研判+預警響應+核實查處+審核問效”的閉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利用好“人防+物防”“制管+智管”減少不必要的現場執法,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去年6月份,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五局接到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移交的線索,轄區一家印染企業的氨氮濃度在2024年5月30日至6月2日期間,發生超過60次小時數據恒指報警。隨后,執法人員來到現場進行檢查。“我們現場發現這家企業的氨氮水質在線分析儀發生故障不在運行,企業也發現了這個情況,但沒有引起重視,而是在在線設備故障期間正常排放廢水,沒有按照相關規范和排污許可證的要求,對外排的廢水進行手工監測,這一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我們也進行了處罰和教育。”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五局執法一科科長張鐵瀾說。
以前,執法部門會定期去企業檢查,傳統的現場執法模式往往需要企業配合,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市生態環境局通過非現場執法方式,提升精準化、科學化執法水平。“沒有裝設備前,監測站定期來做手工監測,裝了以后全部精力投入生產。”某企業環保總監寇長明如是說。
“我們要求企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這些在線監測設備的數據是和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的。”南通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科技執法科副科長朱捷說,執法人員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污染源數據,當數據出現異常情況時,系統自動預警,執法人員迅速響應。南通推行“工單制”,所有任務通過電子工單派發,執法人員按單行動,從源頭上杜絕了對企業的隨意執法,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此外還配備了無人機、走航車等非現場巡查設備,當企業或者環境質量出現異常波動時,生態環境部門可以及時發現情況。
目前,南通所有安裝自動監測監控設施并聯網的排污單位全部納入非現場監管企業名錄管理。2024年,全市共有1020家排污單位完成自動監控“五全建設”,即自動監測監控設備全檢定、設施全驗收、異常全標記、質控全流程、數據全聯網,全市共開展非現場執法4417次,查處違法行為407個,占總立案數比例為66%。生態環境部門將持續大力推行非現場執法,以更加高效的監管手段、更加精準的監管數據,讓智慧執法成為守護環境的利劍。
記者 彭軍君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