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上繩影翻飛,廊道間毽球跳躍,11日,下課鈴響起,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像小鳥般“飛”出了教室?!拔液屯瑢W約好了要比賽踢毽子!我們還可以丟沙包、跳房子、猜拳跨步,能玩的游戲特別多?!彼模?)班學生邱鎏然興奮地說。
根據省教育廳印發的《關于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2·15專項行動”的通知》,自今年春季學期起,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落實課間15分鐘,上、下午大課間30分鐘。開學以來,通州實小創新構建“大課間強體魄+小課間潤童心”雙線活動體系,打造具有特色的陽光體育新樣態,讓運動可見、讓成長可感。
傳統+科技 大課間強健體魄
“1米63,太棒了!”下午2點35分至3點05分是通州實小的大課間,在教學樓間的智能運動角,四(4)班學生季葛彥希刷新了立定跳遠的個人最好成績,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這學期,校園里添置了兩處AI智能體測儀,可實時記錄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等運動數據,動態展示進步軌跡。新建的智能運動角成為學生的熱門“打卡地”,經過一段時間的課間練習,原本對立定跳遠并不擅長的季葛彥希一次次突破了自己。
“孩子們的興趣更濃了,笑容也更多了?!比?)班班主任沈燕注意到,一到大課間,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刷臉參與“跳繩王”“跳遠達人”等即時挑戰,臨近上課才擦著汗回來,“科技的融入點燃了學生的運動熱情,也有助于提高體測成績?!?/p>
每天上午40分鐘、下午30分鐘的大課間,是全校學生盡情運動、強健體魄的“活力場”。除了AI智能體測項目,通州實小還推出“基礎+特色”模式:上午的“晨練時光”開展“一校一品”基礎繩操,3000多名學生手持彩繩,在自編歌曲《我是陽光蕊春娃》的歡快旋律中完成單搖、雙搖、交叉跳等動作,動作整齊劃一、招式虎虎生風;下午的“午后時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量身定制了低年級跳皮筋童謠區、中年級跳長繩協作區、高年級體能訓練競技區特色“三級挑戰場”,在普及的基礎上拔高,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
“活力滿滿的大課間,不僅讓孩子們的體能增強、茁壯成長,還為他們提供了釋放學習壓力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該校副校長黃偉慧說。
體育+全科 小課間樂趣無窮
“不讓爸爸酒后駕車,前進兩格”“乘客不系安全帶,后退一格”“過馬路走斑馬線,前進三格”……下午1點40分,四(6)班學生羌芊禹和小伙伴們站在一張巨大的交通安全飛行棋棋盤上,把交通安全作為游戲規則,自己扮作“棋子”,根據猜拳輸贏跳躍移動。
15分鐘小課間,如何讓孩子們既玩得開心、又有所收獲?學生處主任張玉華介紹:“老師們集思廣益,將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及革命傳統、交通安全等基本素養巧妙融入,各年級各班自主設計了‘快樂蹦蹦跳’‘蘿卜蹲’‘紙上五子棋’‘詩詞跳格子’‘翻花繩’等50多種室內外特色游戲,讓15分鐘充滿了歡笑、滋潤了心田?!?/p>
空地上,一群孩子正沿著地面上的路線圖體驗“重走長征路”,另一群則邊跳房子邊哼起了《二十四節氣歌》。教室里,大家忙著翻花繩、下五子棋。沒有棋盤怎么辦?沒關系,一支鉛筆、一把直尺,運用圖形知識幾秒就能畫好一張棋盤。再擺上橡皮“棋子”,雙方便展開交手。
開學短短幾周,不少游戲推陳出新,開發出了各種不同的玩法?!耙浴}卜蹲’為例,現在已經有了拼音、古詩詞、英語單詞、動植物名稱等十多個版本,深受學生歡迎。”張玉華笑道,在輕松的游戲中,知識不知不覺就“跑”進了腦袋,真正實現了“有得玩”也“玩得好”。
為破解“課間圈養”難題,通州實小實施“1+1+N”小課間活動微課程,形成了“固定+自選”的彈性機制。除班級自創的N種學科融合游戲外,學校每天上、下午各開展一次5分鐘“明眸亮瞳”護眼操;各年齡段推行花樣跳繩、趣味毽球、活力球類等特色項目。
過程+結果 雙課間共促成長
“大課間開展的集中訓練與小課間進行的特色項目并非簡單重復,而是雙線聯動、相輔相成。集中性的練習加上趣味性的游戲,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秉S偉慧表示。
為此,通州實小建立“過程+結果”雙軌評價機制。通過AI智能體測儀采集日均運動量、運動心率等數據,形成“活力指數熱力圖”,加上球類、田徑、體操等各項成績進行綜合評價,為每一名學生繪制個性化的“運動成長檔案”。
打開手機端,每名學生的每日鍛煉項目、鍛煉時長、鍛煉項目分占比及班級、年級排名等數據一目了然。體育老師劉趙偉介紹,將定期開展“運動小健將”評選,設置“耐力星”“靈敏星”“協作星”等多個特色獎項。同時,將運動數據納入“五育融合評價系統”,與學科學習、行為習慣等形成學生成長關聯圖譜。
“上學期仰臥起坐的成績不太好,這學期我要奮起直追?!遍_學初,六(6)班學生徐梓然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爭當班級“運動小健將”。每天利用課間勤加練習,他的成績已經由原先的一分鐘26個提高到了35個左右。
“體育運動既能強身健體,也能潤澤心靈。”該校校長蔣曉飛表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成長所必需的強健、堅韌、奮斗等諸多優秀品質,恰恰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學校將繼續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放在首位,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通過“傳統+科技”“體育+全科”“普及+提高”等雙課間架構,讓孩子們身上有汗、腳下有力、眼里有光,為培養更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堅實基礎。
文、圖|記者 高陽 實習生 周敬楊 部分圖片由學校提供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