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走進崇川區南大街白陸巷2號,白雅雨故居修繕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這座承載著辛亥革命記憶的百年建筑,即將在“修舊如舊”的匠心營造中重煥生機。“白雅雨烈士故居于今年年初啟動修繕,計劃于6月底完成,屆時將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新城橋街道城建辦負責人顧愛華透露。
百年建筑首次系統性修繕
一片車流不息的鬧市區,一座默默無聞的小院,往里走可見一間間年代已久的瓦房,青磚白墻。靜立百年,青磚紋理凹凸、白墻已然斑駁。大廳內,張貼的歷史舊照粗略概括了主人的一生。
1868年,白毓昆在這里出生。
白毓昆,字雅雨。自幼受優良家風家教的熏陶,勤學懇讀,17歲時即通曉舊學及天文、算學、輿地、史論等。后逐漸受革命思想影響,以“地理學救國”為志愿,專注中國地理學研究。加入同盟會后,與黃興、宋教仁等共謀革命,鑄就了他“以地理明天下大勢,以熱血鑄共和根基”的雙重使命。
1908年,白雅雨出任北洋法政學堂教習,將三尺講臺化作革命陣地。其弟子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回憶:“白先生授課時,常以粉筆繪列強侵華形勢圖,粉屑紛落如雪,皆先生椎心泣血之痕。”
作為辛亥灤州起義領導者,白雅雨不僅培育出李大釗等革命英才,更以“吾愿以身殉共和”的豪情,在44歲壯烈就義。1912年7月南通地方當局公葬白雅雨于狼山大觀臺東邊的山坡上。1914年白雅雨就義三周年,張謇親題“白烈士雅雨之墓”,碑陰刻碑文,由時任通州師范校長江謙撰文、張詧手書,立碑于狼山振衣亭。灤州、泰安等地亦樹碑銘志,讓烈士精神永駐山河。
這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紅色建筑,以其“共字門”聞名,既是精湛營造技藝的見證,更寄托著主人畢生追求的革命理想。1998年,白雅雨故居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通市、區兩級文旅部門的努力下,白雅雨故居繕保護工程于今年初正式啟動。“此次修繕是這座紅色建筑百年來的首次修繕,將主要就其國有資產部分,即其東廂房、后罩房、附房三大部分10個房間共計146平方米的面積進行修繕。”顧愛華說。
“修舊如舊”對話古今
白雅雨故居坐北朝南,正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西側廂房三間,東側廂房四間。表門系抗日戰爭前白雅雨后人遵馮玉祥將軍之囑,以所領撫恤金建造。修繕前,房屋久置多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屋面坍塌、木構糟朽等“老年病”,亟待搶救性修繕。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建筑修繕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永久的遺憾。”南通城市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文保修繕組專業監理工程師嚴蘇堅說,“尊重歷史和文物,修繕要多些‘繡花功夫’。”木架構重建、墻面重砌、揭瓦重蓋……經過幾個月的施工,目前修繕工程進度已達60%。
在修繕現場,三座主體建筑已初具雛形,工人們正在重建好的木架構和墻體的基礎上對屋脊進行原樣重現。“脊頭都是按照我們南通地區和寺街的形制復原的”,嚴蘇堅介紹,此次修繕工程秉持“最小干預原則”,注重質量的同時保留原真性、?延續性。
屋面小青瓦采用“壓七露三”的做法,每一片青瓦間間隔3厘米,瓦下增設防水透氣膜加強防水效果;屋內木柱、木桁、木梁更換腐朽的、嵌補開裂的,再經過打磨拋光、防腐防蟲處理;風化嚴重的墻體拆除并重建,“我們從蘇州、鹽城等地區購買了同型號青磚和小瓦”,嚴蘇堅說,“經過檢測,穩定性較好、無下沉情況的墻體還被我們保留。”
為了更好地還原歷史風貌,此次修繕特意保留了4面排山墻,僅對墻體青磚的部分灰縫進行灌漿處理。“東廂房這面排山墻的檐口滴水線條也能完整保留。”?
“我們作為后人,能做的就是盡全力保護好先輩的一草一木,傳承他們身上忘我的精神”,白雅雨的曾孫白維銘告訴記者。
“精神地標”即將重生
讓文物開口講述時代記憶,讓歷史長廊重現鮮活場景,讓文化基因煥發時代光彩。
在此次文化歷史記憶的修繕工程中,白雅雨故居最具標識性的“共字門”將迎來精工修繕——復原木制門扉,讓這座鐫刻著革命先驅足跡的百年建筑,在建筑肌理與精神內核雙重維度上,完整展現其作為紅色文化載體的革命精神底色。
據了解,此次修繕項目總投資約160萬元,由崇川區新城橋街道主持,南通生態市政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具體實施。修繕完成后,白雅雨故居國有資產部分將作為展陳館對外展出,重現白雅雨烈士“鐵肩擔道義”的革命生涯:從執教北洋法政學堂培育李大釗等進步青年,到武昌起義后組建北方革命軍,直至灤州起義失敗時那句“吾既為革命黨,自當為革命死”的慷慨陳詞,力將白雅雨故居打造成為南通“精神地標”之一。
除了白雅雨故居的本體修繕,本次修繕工程還將對故居周邊近2000平方米的閑置土地進行改造,增添綠化和生態停車位,作為白雅雨故居的配套設施對外開放使用。
屆時,這座融合文物保護、紅色教育的復合型文化空間,將與鐘樓廣場、張謇紀念館形成文化矩陣:從實業救國的狀元企業家,到鐵肩擔道義的革命教育家,南通的精神地標正在連點成線,構筑起獨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圖譜。
記者 盧鋮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