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南通市如東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生態美、環境美、人文美、管護水平高“三美一高”為目標,全面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鄉村面貌從“干凈整潔”向“詩意棲居”躍升。
破繭重生,一場鄉村“顏值革命”
“現在這里的環境變好了,我們吃完飯又多了一個散步的好去處。”馬塘鎮尊三村村民李連友所說的“好去處”,是村部旁一處專供村民休閑娛樂的小游園。而一年多前,這里還是一條500米長的黑臭河,雜草叢生。
2024年,如東圍繞農村戶廁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生活垃圾治理等內容,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創成全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3個、省級綠美村莊3個。全年完成農村改廁16559座,其中新建3726座、整改提升12833座,整體推進項目村23個。同時,按照村莊有規劃、住房有改善、設施有配套等方向,不斷提升鄉村品質。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全省領先,獲評省級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示范區。
從“清臟治亂”到“生態宜居”,如東以黨建為引領、群眾為主力,讓鄉村從“灰頭土臉”蛻變為“清新亮麗”,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態底氣。
全域蝶變,土地煥新與生態重生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推動鄉村振興、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如東搶抓政策機遇期,申報和實施了全市唯一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和省級示范項目。新店鎮國家試點項目相關經驗做法被選為全省3個典型案例之一,洋口鎮省級示范項目高效推進,實現“當年申報、當年批復、當年建設”。
在洋口鎮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省級示范項目洋通片區,2200多畝鹽堿地通過微生物脫鹽技術,4個月便完成土壤改良,水稻旱直播技術讓節水率達50%。新店鎮孫橋村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零散的“巴掌田”整合為1.02萬畝連片高標田。小洋口濕地公園修復退化濕地5800畝,九洋河治理工程獲評省中小河流幸福河道建設示范工程。全縣畜禽養殖污染排查整治1542個點位,問題整改率達100%。
全域美居不僅是“顏值革命”,更是“內涵革新”。如東以城鄉融合為紐帶,既留住鄉土氣息,又注入時代活力,讓農民在家門口過上“城市品質、鄉村情懷”的理想生活。全縣升級改造生活垃圾收集裝運中轉站10座,日處理量達1500噸;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11座、污水管網420公里、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80余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達標率95.3%;生態河道覆蓋率超50%,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務;創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6個、省級傳統村落3個。
產業賦能,“造血功能”繪就“共富圖景”
鄉村振興,產業為基。2024年,如東創新推出“菜單式”幫扶機制,通過“產業聯育、資源聯享、品牌聯創”,推動23個經濟薄弱村抱團發展,全年授信額度達20.3億元,金融“活水”直灌田間地頭。
從“輸血幫扶”到“造血振興”,如東以產業融合破題,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更有“價值”。外農區近海村牽頭發展灘涂養殖,掘港街道虹橋村打造現代農業融合產業園,栟茶鎮茗海社區以農文旅融合激活“沉睡資源”,形成特色產業格局。與此同時,如東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選派12名金融、規劃、工程、文旅策劃、法律等專業的黨建惠農專員下沉一線,深入基層“把脈問診”,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指導,培育一批高素質農民隊伍。
從垃圾圍村到花香滿徑,從污水橫流到碧波蕩漾,從破舊房屋到田園民宿……如東正以“全域美居”為目標,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書寫一幅“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如東答卷”。展望未來,如東這座臨海之城,將繼續在綠色發展與共同富裕的征途上,持續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更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鄉村成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作者:高瑾敏 朱南州 陳名蔚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