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瓶鹽,是我們中天鋼鐵南通公司從鋼廠廢水中‘煉’出的綠色答案。”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將一瓶晶瑩的工業鹽樣本帶上會場,引發熱議。
千萬噸級鋼廠,如何做到地上地下無一處排水口?水處理系統喝進去的是廢水,吐出來的緣何是有價值的鹽粒?智能化大數據技術,如何讓廢水處理變得更“聰明”?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走進中天鋼鐵南通公司,揭開隱藏在這瓶小小工業鹽里的“綠色密碼”。
中天鋼鐵南通公司的取水地位于靠近入海口的通呂運河,河水中鹽含量是長江上游的2倍以上,而鋼廠又建在海邊,其雨水、地下水的含鹽量明顯高于內陸城市。這意味著,鋼廠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新水還是廢水,都必須進行除鹽處理,否則長期在廠內循環使用,鹽分中的有害物質會堵塞或腐蝕設備,影響產品質量。
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都在探索“分鹽結晶”工藝,以打通廢水零排放“最后一公里”,但成功案例卻鮮見。所謂“分鹽結晶”,就是把廢水進行水鹽分離,純凈水供鋼廠回用,鹽水通過高溫加熱,蒸發掉水分,余下鹽晶。要不要嘗試“分鹽結晶”工藝?圍繞這個問題,中天鋼鐵與當時項目的承包建設單位進行了數月論證。“綠色環保,始終是我們不變的責任和追求。”公司能源管控中心主任方神州回憶,最終公司決定總投資15億元,建設綜合水處理零排放項目,中天鋼鐵南通公司成為世界首座投產即實現廢水零排放的鋼廠。
位于鋼廠東南角的中央水處理廠,每天都會接收來自各生產單元近2萬噸的廢水,廢水含有微生物以及酸、堿、鹽等物質。“中央水廠通過各道凈化工序,將廢水制成純水,回送至各生產單元,被分離的鹽水不再對外排放,而是緊接著進入超濾、納濾、高壓反滲透等工序,得到以氯離子為主的高濃鹽水,再進入蒸發車間進行最后的‘變廢為寶’。”方神州說。
在中央水處理廠末端的蒸發車間,再也看不到大型水池和汩汩廢水,取而代之的是一袋袋白花花的氯化鈉鹽,整齊堆放在一座小型倉庫內。公司能源管控中心團支部書記徐潔明說:“這些鹽一袋是一噸重,每天可以生產二十袋,純度達到99%,達到國家二級工業鹽標準,市場用途很廣泛。”
實現廢水零排放不僅靠先進的技術工藝,背后還有智能化的深度助力。來到被稱為中央水處理廠“智慧大腦”的集控中心,3名員工正通過電腦控制水廠運行,正前方大屏幕上,呈現出各種現場實時畫面、數據圖表,只需輕點鼠標,便可以查看全廠水質及給排水設備運行情況。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通過集中智能化管控,同樣人數可以完成過去兩倍以上的工作量。
其實,類似的創新應用藏在中天鋼鐵的各個角落。走出集控中心,爬上一座約10米高的水處理池,池壁上一個圓形管道正向廢水中吐出一種黃褐色藥劑,水中逐漸出現大量懸浮的細小顆粒,即“礬花”。幾分鐘后,礬花沉淀,水就像施了魔法般變得清澈見底,這一技術便是混凝沉淀工藝。過去,專業人員要定期到現場巡檢,根據肉眼觀察和經驗判斷是否加藥,但在水質波動大時,無法精準計算藥劑使用量,也無法保證水質穩定達標。現在有了智能加藥系統,一切變得輕松高效起來。
中天鋼鐵南通公司在逐綠而行的道路上,不僅實現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成為海門新質生產力的標桿。這背后,是企業的創新精神,也有政府服務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海門實施工業大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智改數轉網聯“三大工程”,在海門港新區重點發展以中天為代表的鋼鐵和鋼鐵配套產業,著力打造技術先進、產品領先、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化鋼鐵基地。
本報通訊員 施莉莉 本報記者 黃天玲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