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天,江蘇南通如皋市磨頭鎮(zhèn)顧沈村的那片200畝桃林,一如往年,競相綻放。桃林旁,有一處古色古香的老宅,老宅院子門頭牌匾上“桃源人家”四個大字,甚是醒目。
院子里,鼓聲陣陣,一群年長的婦女正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聽到記者詢問“桃源人家”的由來,袁大媽熱情地介紹起來,“這里原來是一處閑置老宅,經(jīng)村里一盤活,變成了村子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大伙都喜歡到這里來?!?/p>
走進屋內,整潔溫馨的氣息撲面而來,醫(yī)療健康包、便民雨具、充電器等物品一應俱全,“為民、便民、惠民”的服務理念仿佛滲透進每個角落。在顧沈村村民眼里,“桃源人家”不僅是便民服務點,更是文化活動聚集地。
一到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退休教師、文化能人們在這里教授書法、繪畫,拔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體育活動特別受村民們歡迎,大家在投入比賽的同時還增進了鄰里感情。
依托“送戲下鄉(xiāng)”“農(nóng)民樂一天”“我們的村晚”等活動載體,村干部們鼓勵村民精心編排戲曲、歌舞、小品等節(jié)目融入其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既能欣賞到高水平的藝術表演,又能上臺展現(xiàn)自我價值。
“移風易俗譜新篇,高價彩禮咱不要,節(jié)儉辦事笑開顏……”當六大嬸的說唱響起,村里又更加熱鬧了幾分。
“六大嬸說顧沈”是顧沈村創(chuàng)新開設的文明實踐項目,由村里六位熱心且威望高的大嬸,憑借豐富生活經(jīng)驗和對村子的熟悉,定期收集村民意見,在村頭巷尾與村民嘮家常、講政策,有效搭建起村“兩委”與村民溝通的橋梁,讓村民訴求及時傳達。
隨著“六大嬸說顧沈”在村里的不斷走紅,村民們參與村莊事務討論的熱情也逐漸高漲,主動參與各類村集體活動的人次較以往增加了近30%。潛移默化中,村莊內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節(jié)儉辦事蔚然成風;鄰里間的矛盾糾紛顯著減少,和諧互助氛圍愈發(fā)濃厚。
與此同時,一支由退休教師、村民代表組成的桃源人家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也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黨的聲音,一邊普及文明知識。截至目前,志愿服務隊已解決鄰里矛盾、基礎設施建設、界址糾紛等問題10余件。
“以服務村民為核心,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基層治理為紐帶。”“桃源人家”——這個佇立在村民身邊的實踐點,上演著“現(xiàn)代版桃花源記”,這里承載著村民的歡聲笑語,見證著鄉(xiāng)村的點滴變化,更煥發(fā)著現(xiàn)代鄉(xiāng)村的文明與活力。
作者:陳嘉儀 章志輝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wǎng)備2010048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yè)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fā)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lián)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