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項目需求帶回去研究起來
8—10日,清華大學“項目定制月”暨南通海洋產業博士行活動在通舉行,來自清華8個院系的9名博士組成小分隊,通過現場走訪企業、科研院所及座談交流等方式,提前了解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情況。
社會實踐是清華大學博士生的必修課。去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南通基地迎來首批17位博士。在為期6周的實踐中,他們參與了11個產業科創類項目,其中8個收獲科研成果,3個已運用至生產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實踐的清華南通支隊獲評金獎支隊,既是對同學們實踐成果的認可,更是對雙方合作的高度肯定。
今年,我市社會實踐項目堅持聚焦南通“616”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船舶海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產業領域進行征集遴選。目前,共有21家意向接受單位提供了35個項目、60名博士生的需求,31個產業項目中不乏涉海項目。
“這兩天走訪了不少海洋工程、海洋裝備相關企業,在招商局重工、中天科技,我們見證了‘南通智造’的實力。”清華大學2023級土木系博士侯佳樂說,自己所在的課題組正依托東南大學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開展合作,準備讓一個海洋工程自動化巡檢方面的項目落地南通的港口碼頭,“在南通實習的半個月里,小到設備采購的‘綠色通道’,大到完善的配套設施,都讓我深切感受到南通和研究院對實習學生的支持。”
在全部的35個項目中,有7個是中天提供的,“希望清華博士們能給企業帶來新的思路、新的研究方法。”中天科技招聘經理宋曉錕說,當天的提前走訪座談,可以讓博士深入了解中天平臺,也讓企業有了和博士溝通的機會,為招才引智、項目合作打好基礎。
據介紹,此次清華大學黨委研工部專門在“項目定制月”中增設南通站,為南通創造了“引清華智、續清華情”的額外契機。前來“探路”的隊員,將把南通的項目詳情帶回去,并做好推薦工作。同時,利用暑假前的時間做好功課,屆時帶著自己的思索和導師的建議來南通,更快投入實習中。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通基地也將集中全市域資源、提供全方位保障,圍繞紅色之旅、綠色賦能、藍色向海、金色夢想四大主題模塊組織活動,創新“雙導師+多平臺+常回訪”工作機制,以南通現有頂級平臺資源幫助同學們拓寬交流合作渠道,同時常態組織實踐接受單位走進清華、回訪人才,保持人才和項目合作關系,助力社會實踐項目多創成果多出成效。
記者 何家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