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報道發出后,南通第一中學、通師二附的同學們以及多名社會愛心人士迅速響應,主動認領多戶困難家庭的微心愿。16日下午,崇川區觀音山街道三橋社區的工作人員身穿紅色小馬甲,陪同記者將部分愛心物資送到居民手中。
敲響華盛的家門,留著平頭、身材瘦小的他立刻打開了門。走進家中,水泥地面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雜物,未經裝修的房間也顯得有些昏暗。當工作人員拿出由南通第一中學高二(12)班齊星瑗同學捐贈的愛心物資時,華盛搓著雙手感激地說:“謝謝同學的愛心,也謝謝社會對我的幫助!”
今年47歲的華盛是一名退伍軍人,2016年查出尿毒癥,2021年進行了換腎手術。在客廳的桌子上,排列著七八種他需要定時服用的藥劑。他告訴記者,吃藥、復查等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每月也要近千元。由于身體的原因,他無法正常工作,只能靠低保維持日常生活。
目前,華盛和年邁的父母一同居住。他直言,趁身體“還過得去”,會和家人相互照料,把日子過下去。多年來,社區的支持與幫助都被華盛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讓他一直“心里暖暖的”。得益于“紅映濠濱 情暖通城”黨建品牌的持續助力,以及國家和社會對退伍軍人的各項關愛政策,華盛在艱難生活中感受到了欣慰與感恩,這份溫暖也成為他繼續前行的動力。
■物資到家,解決他的燃眉之急
當天下午,天氣晴好,一頭銀發的方桐母親正坐在車庫門口的長凳上縫補衣物。走進車庫,這個只比正常人高一點兒的縱深空間,就是兩人的住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方桐視力殘疾,上下樓生活不便,就在母親陪同下搬進了底樓車庫居住。幸運的是,他還有幾個兄弟姐妹住在同幢樓,平時可以相互照應。
“方桐在嗎?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來給你送愛心物資。”聽到聲音,方桐隨即起身,從里屋摸索著走出來。工作人員拉出板凳,方桐右手用導盲杖判斷方位,伸出左手從板凳邊角摸到中間,然后慢慢地坐了下來。
視力障礙給方桐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簡單的洗浴都有滑倒的風險,年邁的母親攙扶他時也常常力不從心。工作人員將愛心物資放在桌上,輕聲叮囑:“物品您收好,使用時注意安全。”方桐點了點頭,一旁的母親顫巍巍地站起身,將工作人員送到門口,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了謝意。
■愛心匯集,點亮春天的希望
本期“關愛一線牽”中,多名通城學子和社會愛心人士積極伸出援手,用溫暖善舉托起困難家庭的心愿。
南通第一中學高一(7)班的陸一平、董星妤、孫靖航、錢遠哲同學共同認領了第二戶家庭的微心愿。班級團支書董星妤表示:“‘關愛一線牽’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將想法化為行動的道路。”這次,她和同學們一起拿出壓歲錢,希望能為需要幫助的家庭盡一份力。
社會愛心人士俞先生認領了第四戶家庭微心愿,并額外捐助了400元善款。市民姚女士、徐翠蘭看到報道后,也分別向該家庭捐助了500元和100元,用善意傳遞溫暖。
南通第一中學高一(13)班的張亦弛、李張耀等9名同學認領了第六、第七和第八戶家庭的微心愿。張亦弛家庭長期資助山區特困學生,李張耀和張欣怡也曾參與孤獨癥兒童家庭的救助活動。這次,他們與班級團員們自發籌集捐款,踐行學校“仁愛”精神,滿足困難家庭所需。
通師二附一(7)班全體同學一起認領了第九戶家庭微心愿。班級代表王靖雯同學說:“老師告訴我們,幫助別人會讓世界更溫暖!”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捐過書籍、衣物,還和媽媽一起照顧過流浪小貓,愛心早已在心中生根發芽。
通師二附三(1)班的蘇啟航、張煜洋同學攜手認領了第十戶微心愿,用行動生動詮釋了同窗之誼與社會擔當。這些如繁星般的溫暖微光在“紅映濠濱 情暖通城”的號召下,匯聚成希望之河,流淌進那些需要幫助的家庭。它不僅是給予了物質上的支持,更照亮了每一個參與者的成長之路,讓這個春天充滿了愛與希望。(文中華盛、方桐均為化名)
本報記者沈佳穎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