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南通“八龍過江”交通格局中的3條在建通道施工現場熱潮涌動。
滬渝蓉高鐵南通段:
火力全開,大橋主塔節節攀升
5月5日清晨6時30分,位于啟東長江邊的滬渝蓉高鐵崇啟公鐵長江大橋4號主塔施工現場,52歲的塔吊司機李秀榮熟練地爬上高高的塔吊,在距離江面120米的駕駛室里,開啟了一天的工作。“五一”期間,項目全線500余名一線施工人員,如李秀榮一樣,24小時輪班作業,用汗水澆筑著工程進度。據中鐵大橋局崇啟公鐵長江大橋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橋3、4號主塔施工均突破100米,進入上橫梁和上塔柱施工階段,本月底將正式進行主通航孔橋鋼梁吊裝;北引橋公路層移動模架拼裝完成,本月正式投入使用;非通航孔橋完成第8輪鋼梁頂推,累計頂推770米。
作為滬渝蓉高鐵東段線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通道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中,南通段正線里程約133公里,是江蘇境內最長的一段,南通境內還設有4座車站,海門北站一直備受關注。
2日清晨7時,滬渝蓉高鐵南通市海門北站機場隧道進口段一倉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不斷,作業穿插有序。中鐵一局滬渝蓉高鐵上海至南京段站前7標項目一分部助理工程師盧朝松穿梭其中,忙碌不停。假日期間,海門北站機場隧道緊鑼密鼓進行土方開挖、TRD連續墻及主體結構施工;海門北站核心區全力推進第四層土方及砼支撐施工。“五一”假期,該項目1100余名建設者火力全開,在各關鍵工點掀起一波又一波建設熱潮。
海太長江隧道:
進度刷新,24小時施工不停歇
這個“五一”,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海太長江隧道迎來重要時刻,量身定制的兩大“穿江利器”——“江海號”“滄淵號”分別取得新進展。
海太長江隧道位于蘇通長江大橋下游,北起南通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隧道全長11.185公里。針對隧道距離長、直徑大、水壓高、覆土深等工程難點,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研發了“江海號”“滄淵號”兩臺智能化超大直徑盾構機,為隧道掘進施工提供了核心裝備支撐。
在中鐵十四局施工現場,地下30多米處,“江海號”盾構機發出陣陣轟鳴,正奮力向前掘進。“五一”期間,300余名工人堅守一線,24小時不間斷值守,盾構班組兩班輪替作業。中鐵十四局海太長江隧道項目盾構機長劉昕表示,盾構機自4月9日始發后便開啟“不停歇”模式,2日掘進至200米,成功突破“百環”大關,掘進速度更是從原來的日掘進4米提升至14米左右。截至5日,“江海號”已掘進超250米,不斷刷新施工進度。
江底掘進熱火朝天,地上拼裝也在爭分奪秒。不遠處,中交隧道局海太長江隧道A4標項目現場,“滄淵號”盾構機正在組裝。11個班組共215人日夜堅守崗位,截至5日,盾構機組裝進度已完成50%。按計劃,“滄淵號”將于7月開啟長江底下超長距離掘進,挑戰9327米超長距離、16.66米超大直徑、75米超大埋深等施工難題。
張靖皋長江大橋:
塔錨并進,“積木”搭建創奇跡
萬里長江之上,在建的“世界第一跨”——張靖皋長江大橋捷報頻傳:南北兩座主塔均突破200米大關,北主塔中橫梁首節段“五一”假期已吊裝完成;地下,大橋的“定海神針”——南航道橋南、北錨碇正在建設中,建設者們日夜奮戰,全力打造“世界第一錨”。
施工一線如火如荼,“幕后”工廠同樣忙碌不停。張靖皋南航道橋各部位橫梁的吊裝,就像在空中進行一場精妙的“搭積木”游戲,而這些巨大的“積木”,許多都出自位于如皋長江邊的中鐵山橋南通公司。
假期里,車間內機器轟鳴與焊槍嘶鳴交織,張靖皋長江大橋等多座國內重點橋梁建設任務在這里緊鑼密鼓地推進。目前,張靖皋長江大橋主塔標段已進入關鍵階段,山橋工人們正全力以赴推進主塔上橫梁廠內制作任務。與此同時,項目部人員堅守一線,為即將開展的百米高空吊裝做最后的準備。待中橫梁施工完成后,項目將轉入上塔柱施工新階段,建設團隊將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琢這一世界級工程,向著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的建設目標奮勇沖刺。
從江面高塔到江底隧道,從地面工地到幕后工廠,這個 “五一” 假期,建設者們用匠心和汗水一點點拉近“天塹變通途”的夢想——當滬渝蓉高鐵的列車駛過崇啟公鐵長江大橋,當海太隧道的車燈穿透江底,當張靖皋大橋的鋼索拉起萬噸橋面,這些節日里的奮斗身影,終將成為南通好通的最美注腳。 本報記者 彭軍君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