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假期,我帶娃跟著縣里的‘旅游攻略圖’轉了一圈,挺有意思的,孩子玩得也開心。”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兒童節,“民俗游”疊加“親子游”,和如東縣城居民李雯一樣“短途遛娃”的人群明顯增多。
從栟茶古鎮里,漢服NPC點雄黃祛邪避毒,以蘭湯凈手,帶領游客感受《楚辭》中的草木芬芳;到黃海堤畔,海上生花“賽博煙花秀”絢爛奪目,為到場的每位大小朋友演繹科技與浪漫融合之美;再循著上河印巷“啤酒龍蝦+傳統非遺文化”雙游覽路線享受美食+文化雙重盛宴……這個雙節,如東瞄準“人”有新需求、新動向,創新消費新場景,推出系列特色活動,以滿足游客對于沉浸式體驗和親子互動的雙重需要,讓“人文經濟”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沉浸式“觸摸”傳統
帶娃打卡“千年古鎮”,應該以什么方式?端午節當天,李雯帶著孩子驅車來到栟茶古鎮,開啟了一場沉浸式體驗之旅。
沿著中市街,漫步于栟茶古鎮,只見古色古香的街巷里,游客們或駐足欣賞民俗表演,或與NPC巡游隊熱情互動,或在特色小店中挑選心儀的手工藝品,到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孩子特別喜歡NPC巡游,追著和‘屈原’裝扮的演員互動。”李雯笑著說,孩子們與NPC一起點雄黃,用艾草熬制的蘭湯凈手,對傳統習俗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讓孩子們在游玩過程中,真正觸摸到傳統的脈絡,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作為有著1400多年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栟茶因樹得名,傳說唐朝時,栟茶的海堤上長了兩棵樹,一棵是栟樹,一棵是茶樹。漁民出海返航時將這兩棵樹作為航標,后來此地逐漸發展成一個大集鎮,大家由兩棵樹將集鎮取名為“栟茶”。栟茶曾先后獲評全國重點鎮、國家生態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是長三角北翼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古鎮。
當夜幕降臨,栟茶古鎮的每一處景致都被柔和的燈光所勾勒,青石板路上的倒影與光影交錯,仿佛鋪開了一幅流動的畫卷。栟河之上,一艘花船張燈結彩,緩緩駛來,舞者們身著絢麗的服飾,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將古鎮的夜晚裝點得更加夢幻迷人。“這幾年,每逢節日回栟茶都會來古鎮轉轉,如今的活動搞得越來越好了,大人小孩都有很好的體驗。”將孩子扛在肩頭,周建與記者閑聊道。
面朝大海去旅行
“白天下海踩文蛤,晚上到桃花島看‘賽博煙花秀’,一天的行程,驚喜滿滿!”假期第一天早晨,潘蘭和丈夫帶著孩子從南通市區出發,來到目的地如東小洋口旅游度假區時,海邊已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知道要來海上迪斯科,孩子特別高興,6點多就催促我們出發。”
如東是一座海濱城市,海洋賦予了它無盡的魅力與活力,成為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小洋口深耕海韻、溫泉、濕地三大IP,為區域文旅產業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小洋口文旅集團黨支部委員胡娜介紹,考慮到端午與“六一”雙節相逢,度假區精心策劃了“尋夢焰火世界·海上生花”主題煙花秀,同時在桃花島上設置尋味集市暢吃、無動力樂園瘋跑、嗨唱KTV親子pk、趣享樹屋等特色場所,為親子互動提供好去處。“我們通過‘生態+科技+文化’多維碰撞,打造一站式、全齡層的沉浸式度假新模式,成功‘圈粉’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群體。”
5月31日與6月1日晚上7點半,兩場科技與浪漫交融的“賽博煙花秀”如約而至。66分鐘超長沉浸式5D音樂焰火秀圍繞《千年祈愿》《藍色焰火》《七彩之夢》《狂想盛焰》四大主題篇章,結合交響樂、現代舞與數字光影全景式呈現。近10萬發煙花點亮夜空,1000余架無人機以星河為畫布,繪出藍色瀑布、鎏金煙火等震撼畫面,獲得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共同關注。
“孩子看完31日晚上那場之后鬧著還要來,連著兩天打卡,癮過足了,錢包也癟了,不過真的很值得!”上海游客王悅笑著說,盡管天氣不給力,但景區盡力保證了表演的質量,讓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游客深感不虛此行。
詩意煙火“共生長”
端午邂逅“六一”,城區各大商圈、文化場館同樣人山人海。5月31日晚,上河印巷街區里,“啤酒龍蝦+傳統非遺文化”雙線活動火熱開幕,美食與文化的碰撞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吃完晚飯出來‘遛娃’,我們參加了手工香囊DIY活動,孩子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體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家住三元小區的季蕓說。
喜潤城商圈則將非遺螺鈿、科學實驗室、文藝匯演、躺平大賽、美陳打卡、五彩祈高“粽”等創意活動融入消費福利,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既能享受購物樂趣,又能體驗傳統文化的平臺。
一半煙火,一半詩意。商圈之外,如東縣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活動場所也成為家長假期“遛娃”的好去處。如東縣文化館(如東縣非遺保護中心)舉辦“五音鈞和”·乙巳端陽琴簫非遺雅集活動,帶領觀眾共賞古琴獨奏《屈原問渡》《流觴》,雅簫獨奏《平湖秋月》等經典曲目;如東縣圖書館“童趣端午·智慧啟航”活動通過傳統文化講解、端午傳說圖文展、趣味踩五毒游戲等環節,為親子家庭奉上一場寓教于樂的文化盛宴……包粽子、做香囊、聽故事,多彩活動匯集成一道獨特風景線,吸引市民和游客雙節“拾趣”。
近年來,如東緊緊抓住傳統節日這一文化紐帶,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體驗新場景,讓“詩與煙火”日益成為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天假期里,如東納入統計的A級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文博圖場館等場所共接待游客20.28萬人次。 記者 徐書影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