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位于江蘇海安城鄉交界的開發區壯志村,既有深厚人文底蘊,又擁秀麗自然風光,作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吸引著八方游客在此沉醉田野。近年來,壯志村黨總支以黨建為“筆”、產業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蹚出一條致富新路,成為“綠美鄉村”建設的鮮活樣板。
擘畫銀齡康養藍圖,托舉民生幸福新高地
壯志村敏銳捕捉“康養+”的時代脈搏,積極培育“康養+文旅”這一新興業態。2023年,江蘇海迅實業集團投資2億元,打造了蓉和康養中心。該項目立足“醫、養、健、食、娛、居”六大核心維度,規劃建設康養公寓、溫泉養生公寓、文娛中心及護理院、老年大學、共享餐廳、中醫理療館等設施,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全方位、一站式的康養樂園。
項目創新采用“嵌入式社區養老”模式,為老年人量身定制溫馨家園。設置自理型康養床位350張、半護理床位144張、失智照護專區108張,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建設周期為24個月,預計今年10月首期交付使用。通過“村集體土地入股+企業專業化運營”模式,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更深遠的是,康養產業帶動了全域服務升級,如今村民推開窗是蔥蘢田野,邁出門即康養花園,昔日城鄉接合部蛻變為“15分鐘頤養生活圈”,“養老不離鄉”的愿景在此成為現實。
融鑄農文旅金鏈條,編織詩意棲居田園夢
“作為省級特色田園村,我們謀劃‘學習型鄉村’建設,與現有的‘蓉和康養’資源有效融合,打造升級版‘樂學康養’鄉村旅游品牌。”壯志村黨總支書記俞貴群介紹道,通過深挖紅色文化,建設沉浸式紅色教育基地;依托田園風光,開發生態采摘、農耕體驗等特色項目;整合民俗資源,推出非遺手作、傳統節慶表演等風情體驗活動;聯合教育機構,打造涵蓋自然科普、農事研學的研學游體系。如今,蓉和怡心園是集紅色教育、生態旅游、民俗風情體驗、研學游等為一體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未來,壯志村還將持續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品質,把壯志村打造成為令人向往的“美麗鄉村”樣板。
今年端午假期,壯志村創下接待游客1586人次、營收5.3萬元的紀錄,園內獨創“三金惠民”機制,土地流轉獲租金、入園務工掙薪金、特產銷售賺現金,實現60%村民參與產業分工。漫步怡心園,可見稚子于農耕課堂栽種果蔬,老者在紫藤廊下制作麥秸畫,青年創客在文創市集售賣“壯志桃韻”IP產品。這種“望得到桃園、聽得見風鈴、聞得到炊煙”的詩意生活,正吸引長三角地區游客紛至沓來,游客量年均增長45%。
激活紅韻產業引擎,鋪就共富共贏振興路
壯志村黨總支以“黨旗紅”引領產業興,創新構建“1+4+N”發展矩陣統籌規劃、資源與服務三大職能,宛如為鄉村發展安裝了一臺強大的引擎。
依托魏建功紀念館,壯志村深挖《新華字典》文化精髓,打造沉浸式文化研學基地,開發“字里行間憶先賢”主題展覽、新華字典文化體驗課堂等項目,推動文化資源與康養、農文旅深度融合,推出“文化康養研學游”;同步聯合康康花卉等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實現綠化苗木培育標準化、容器苗工廠化及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開展技能培訓與花卉研學,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壯志村持續完善“康養+文旅+農業”融合模式,開發四季主題旅游活動,春有桃林無人機光影秀,夏辦星空露營音樂節,秋推新華字典文化周,冬展溫室花卉藝術展。村民從“旁觀者”轉型為創業“主人翁”,10余戶村民開設農家宴、壯志年糕等特色業態,文化產業園年接待研學游客超萬人次。壯志村黨總支書記俞貴群感慨道:“我們要讓每寸土地都釋放生機,讓每一位村民都能共享發展的成果。”
心之所向,何須遠行。壯志村以“黨旗紅”為引領,繪就“生態美、產業興、鄉村富”的新畫卷。未來,無論是低空飛行營地的精彩紛呈,還是智慧種植基地的靈動生機,抑或是農文旅康養藍圖的逐步落地,都將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壯志村黨總支將持續深耕“文旅+康養”,激發產業潛能,帶領村民駛入致富“快車道”,讓美麗鄉村的愿景愈發璀璨。
作者:葉笑影 梅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