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銀行剛結束晨會,一位裹著藏青色棉襖的老人站在柜臺玻璃窗外,用帶著濃重鄉音的語氣輕聲詢問:“姑娘,這匯款單上的字兒我瞅不清……” 這一幕吸引了剛結束晨會的工作人員楊淑茜,也開啟了她入職半年來最特別的一次境內匯款業務辦理經歷。
老人姓周,想要給在外省工地打工的兒子匯去 3000 元。當楊淑茜指著智能匯款機介紹其 “實時到賬” 的優勢時,老人卻連連后退,緊張地說:“這機器會 ‘吃’ 卡……” 話音未落,匯款單從他顫抖的手中滑落。楊淑茜彎腰撿拾時,瞥見老人磨破的袖口里,竟用紅繩系著一張泛黃的銀行卡,才明白了老人的擔憂與謹慎。
在與老人的交流中,楊淑茜發現老人存在聽力障礙,于是抽出一張匯款單,將需要填寫的內容一一打鉤。這讓她想起了培訓時行長的話:“對特殊客戶,服務速度要慢,但溫度要滿。” 在耐心的引導下,楊淑茜幫助老人完成了這單耗時 20 分鐘的匯款業務。業務辦結后,她沒有簡單道別,而是用便簽紙寫下:“周叔,下次匯款前可以提前讓大堂工作人員指導您先填寫完。”
這次經歷,讓楊淑茜領悟到比半年工作更深刻的道理。每個銀行網點都需配備老花鏡、手寫板等適老工具,而且有 60% 的老年客戶更依賴紙質回單的觸感來確認交易安全。后來,當楊淑茜再次遇到周叔時,發現他正帶著三個老街坊來體驗自助匯款機。望著老人們圍在智能機具前,用放大鏡認真研究,她突然覺得這方三尺柜臺仿佛一個時光轉換器,當銀行工作人員用老人的節奏重新校準金融服務時,那些被數字鴻溝切割產生的焦慮,終會消融在人性化服務的暖陽里。
這單看似普通的匯款業務,折射出適老化服務的多重維度:一方面,要通過 “降噪處理”(關閉嘈雜提示音)來減少老年客戶的認知負荷;另一方面,又要創造 “可觸摸的安全感”(如提供紙質匯款單)。同時,適老化服務還涉及保護客戶隱私尊嚴,并構建子女參與的 “信任三角”。
在工商銀行,金融適老化服務不是簡單的設備改造,而是一場對服務本質的深刻回歸 —— 讓技術進步始終帶著體溫,為老年客戶群體提供貼心、暖心的金融服務體驗,讓他們在數字化浪潮中也能感受到金融的溫度與關懷。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