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本科“加速”模式的利與弊
提到大學本科學習,四年制幾乎是約定俗成的標準學制。近日,央視網《新聞+》記者進行了采訪,探究3年就能畢業的模式是如何確立的,是否適合所有學生?
本科生提前畢業的可能性
單明嘉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華東師范大學的一個“特殊”畢業生。
2024年,大二下學期,她偶然刷到一篇帖子——武漢大學2017級本科生王康康講述自己如何只用3年完成本科學業。單明嘉突然意識到,原來大學可以不用按部就班地讀完4年,“那我能不能也提前畢業”?
這個發現讓她既興奮又忐忑。她立即開始研究學校的相關政策。“教務處的老師告訴我,學校規定用3年—6年畢業都可以,但這個過程是有點困難的?!眴蚊骷胃嬖V央視網《新聞+》記者,自己作為一個“成績還可以的普通學生”,并沒有拔尖到可以直接跳級。
但是單明嘉還是向教務老師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規劃:想要出國留學,沒有保研或考研的需求,已經獲得語言成績,目前只差修學分這一個任務。“我把能提前處理的事情都做完了,老師認為我的規劃是可行的,所以就同意了我的申請?!?/p>
大三上學期一開始,單明嘉就提交了2025年畢業申請,這意味著她必須在最后一學年完成畢業論文和實習,并修完28個學分的課程,“壓力還是挺大的”。單明嘉告訴記者,在準備畢業的一年里,她在圖書館里經常從早上10點忙到晚上10點,如果課程沖突了,可能還會影響成績,“所以大三的績點要比大一、大二低一些”。不過她還是堅持了下來,成為華東師范大學少有的三年本科畢業的學生之一。
作為單明嘉實現提前畢業的“互聯網啟蒙人”,武漢大學的王康康是在計算學分時意外發現自己可以提前畢業的。大三上學期選課時,他發現自己已修和將修的學分合計已滿足畢業要求?!拔耶敃r很驚訝,去查了入學時發的學生手冊,發現提前畢業是可行的?!?/p>
有了這一想法后,王康康咨詢了教學秘書。但由于他所在的學院在過去10年間未出現過提前畢業的學生,本科生院老師對此較為謹慎。老師向他詳細說明了提前畢業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無法參加9月的保研推免、如果掛科可能導致延遲畢業,以及若當年未能就業,可能會失去應屆生身份等。
“但這些因素對我來說影響不大。”王康康表示,自己的平均成績約為90分,掛科的可能性較低。他計劃直接申請國外高校的研究生項目,而提前畢業將有助于他更早地進入科研階段。
王康康坦言:“如果我在大四再學一年,其實已經沒有太多需要選的課程了,這一年學習效率可能并不高?!倍坏┟鞔_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選擇提前畢業,他能節省出一整年的時間,直接進入碩士學習,接著攻讀博士?!斑@種選擇權本身就意味著一種主動性和優勢。”
得益于《武漢大學創新學分管理辦法》,王康康在與專業相關的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創業實踐等活動中所獲創新學分可沖抵專業選修課程學分,因此最后一個學期,他并沒有因為要提前畢業而產生額外的課程任務,整體流程較為順利。
從“學年學分制”到“完全學分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一模式的確立與不少高校從實行“學年學分制”向實行“完全學分制”轉變密切相關。傳統的“學年學分制”要求學生在固定年限(通常為4年—5年)內修滿規定學分,而“完全學分制”則打破了時間限制,只要學生提前修滿所需學分,最快3年即可畢業。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表示,實行“完全學分制”的初衷之一是實現因材施教,解放一些有天分的孩子,促進拔尖人才的培養。但這一模式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新型研究型大學更接近實現系統性的挑戰。
在同濟大學國豪書院,“2+1+X”的培養模式幫助優秀的本科生進行了學制“加速”。國豪書院執行院長尹學鋒向記者介紹,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大一、大二夯實基礎,在大三進行交叉學科、主輔修專業的學習。若學生在大三下學期滿足“轉段”要求,大四便可開始修讀本校的研究生課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本碩博培養周期比傳統模式平均縮短一年。
不過,這種“加速”對學生的學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尹學鋒介紹,同濟大學國豪書院的學生通常在3年左右的時間修滿145個—150個學分,其中尚未包含畢業設計(論文)的學分。此外,每個學生還需要承擔科研課題,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創新實踐。書院還為未來技術班的學生在本科階段開設了項目制課程,共約36個學分,即平均每個學期都有不少于4學分的課題實踐,“學習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尹學鋒坦言,“2+1+X”的培養模式對學校的教學資源提出了較高要求。例如,部分課程的學分和時長被壓縮,授課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重構知識體系;項目制課程需要大量的助教投入對學生進行1對1的指導。
為了支撐這種高密度、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同濟大學國豪書院配備了近600名博士生導師,師生比高達1.2∶1。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在實行“完全學分制”的過程中,平均每名導師每級需要指導2名本科生,以幫助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完成6個—8個學分。
在陳志文看來,需要與“完全學分制”相配套的是培養質量把關,更不能以降低質量為代價?!霸诤芏嘀髮W的理工科專業里,4年能順利畢業就已經不容易了,有些學科的課程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是在課題體系里,學生必須要啃,不然可能會降低大學的培養質量?!?/p>
尹學鋒介紹,“2+1+X”的培養模式雖然看上去是用3年的時間完成本科學業,但其主要定位是培養具有前瞻思維的戰略科學家,所以學生接下來還會用4年—5年時間在科研階段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斑@種時間的收縮是為了讓學生在大三結束后可以更加全身心地融入課題組做科研,提前明確深造方向,消融迷茫階段。”尹學鋒表示,目前,國豪書院強基計劃的同學中完成3年本科學習后轉段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同學占比95%以上,“本博學業銜接還是比較流暢絲滑的”。
提前畢業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和以學院為整體的加速培養模式不同,2022級本科生單明嘉是“單打獨斗式”的提前畢業。2025年6月,她參加了本科畢業論文的答辯,“老師們看到我的學號跟學長學姐的不太一樣,他們就很好奇,問我將來有什么打算”。單明嘉告訴記者,比起提前畢業“爽不爽”“酷不酷”,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否明確。
一方面,從現實情況而言,提前畢業需要在大三時就轉入畢業年級,從學籍和時間上無法參與保研,留給考研的準備時間也非常緊張;另一方面,在申請一些國外高校時,三年本科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國內???,需要額外向國外高校解釋學制的問題。
“我之前老是很著急,有年齡焦慮。正常的本科畢業年齡是22歲,我今年才21歲,但我還是焦慮,感覺自己要被‘卷飛’了,怎么都趕不上別人,所以要提前畢業?!眴蚊骷蜗蛴浾呙枋隽俗约寒敃r的想法:早一年讀碩士或者早一年走上工作崗位,就比別人多一些優勢。“但是我經歷了提前畢業,還要同時準備這么多事情,我現在反而有點想慢下來,去嘗試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王康康也在采訪中表示,其實自己的成績并非專業拔尖,但是大學期間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大創項目、社團活動和講座、辯論賽等等。“希望未來想要提前畢業的學弟學妹不是被年齡焦慮和內卷推動著疲憊地提前畢業,而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走適合自己的路”。
在某985高校從事教務工作的曲靖(化名)告訴記者,盡管“完全學分制”實行已有數個年頭,但實際上能用3年的時間畢業的學生仍然非常稀少。“學校層面也有一定的擔心,如果學生都提前畢業了,是不是說明學校的教育質量沒有那么扎實?!?/p>
陳志文表示,按照目前的高校培養模式,對于絕大多數學生,尤其是理工類學科的學生來說,用4年的時間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并順利銜接至下個階段已經屬于比較理想的狀態了?!翱赡苄滦脱芯啃痛髮W里有一些更為優秀的孩子,沒有必要非得在本科階段耗費4年時間,目前的‘強基計劃’、‘珠峰計劃’、本碩博貫通式培養也是國家在因材施教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化解目前大多數高校培養模式的‘齊步走’矛盾?!?/p>
尹學鋒也提到,加速不是目的,其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他們適應變化的世界。在他看來,目前的教育加速和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密切相關,技術迭代正在快速改變科研方式、學習速度。
“我們也在思考,究竟哪些課程是以不變應萬變的,而哪些課程是真的過時了。不能再讓學生們花時間去學已經過時的東西,但又要讓他們從每門課程中沉淀出基礎性的思維方式,從而讓他們有更強的生存力,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應受訪者要求,單明嘉、王康康為化名)
央視網記者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