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消除隱患、打造“智慧大腦”,我市落實落細各項措施——
入梅以來,我市連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全市各地各部門迅速進入防汛狀態,落實落細各項防御措施,齊心協力防洪度汛保安瀾。
據預測,今年我市汛期氣候總體偏差,降水量較常年偏多二至五成,梅雨期較常年偏長,暴雨洪澇發生風險較高。應對防汛“大考”,關鍵在于“防”得住。我市通過動態消除隱患、開展防汛綜合演練、打造智慧防汛系統等方式,打贏防汛這場“有準備之仗”。
地毯式排查
整改3000多個隱患問題
最近一周,我市出現暴雨和強對流天氣。22日,崇川區閘管所、狼山鎮街道、濱江公園工作人員冒雨在桃園險段展開巡堤查險,緊盯重點部位,查看是否有滲水、管涌等險情。
濱江公園桃園段江岸水深坡陡,水流紊亂,地質條件較差,歷來是我市沿江地區防汛保坍的重點。濱江公園親水平臺前沿曾在2012年8月發生坍塌,水下岸坡發生滑移。2013年以來,市區兩級每年對濱江公園險工險段實施水下地形監測和拋石加固。據統計,近三年濱江公園拋石工程已累計投入資金約1372萬元,拋石方量約3.8萬m3?!把雌谖覀儠摵侠巧芥偨值?、濱江公園,加密巡查頻次,同時每個月都會對濱江涵閘出江口至龍爪巖段的水下地形進行測量。目前,桃園險段近岸側較為穩定。”崇川區閘管所所長施明杰介紹。
汛期不過,檢查不停,整改不止。今年以來,水利、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門開展地毯式排查,共發現水利工程、建筑工地、交通工程、戶外高空設施等3275個隱患問題,并逐一進行整改,落實度汛措施,動態消除隱患。分析研判我市水利工程6個重點關注險工險段,制定與查險搶險力量、物資裝備匹配的“一張圖、 一張表”,確保險工險段萬無一失。針對去年汛期暴露出來的行洪、積水問題,市縣兩級投資約13.6億元,組織實施42項城市防洪排澇治理項目,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排澇能力。
全要素推演
應急響應首次提升至Ⅰ級
“6號臺風‘蘭花’將于15日06時在啟東圓陀角附近登陸,最大風力15級,受臺風影響,14日20時至15日05時,我市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p>
“市防指綜合研判,決定將全市防汛、防臺應急響應均提升至Ⅰ級?!?/p>
“沿江沿海各閘站正在全力排水,嚴控河網水位。”
……
主汛期來臨前,一場緊張有序的全市防汛綜合演練在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開展。本次演練模擬臺風“蘭花”過境,應急響應從防臺Ⅳ級提升防汛防臺Ⅰ級的全過程,演練內容包括了小區積水緊急排澇、港口船舶撤離、地鐵雨水倒灌緊急搶險、閘站翼墻隱患搶險、長江險工段人員轉移、特殊行業搶險,供電公司電力搶修等項目,流程完整、重點突出、職責清晰、貼近實戰。
“我們對防汛防臺應急預案進行了全要素、全流程推演,并首次將防汛防臺Ⅰ級應急響應及行動納入演練范圍?!笔蟹乐钢笓]、市防辦主任吳曉春介紹,“通過此次演練,我們能盡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決策指揮、協同配合和應急處置能力?!?/p>
數字一張網
防汛有了“智慧大腦”
精確測報、超前防御離不開“智慧大腦”。25日,打開南通城區數字孿生水網系統,降水實況圖、主干河道水位、各閘站啟閉情況等實時動態數據近在眼前。
“這是我們6月17日開始試運行的數字孿生水網(南通城區)項目,它能將天氣預報、城區河道水位情況等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進行融合分析,推演出是否需要將城區活水模式切換為防汛模式,同時生成各個閘站的調度指令,為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市水利局工程管理站科員戴天齊說。
近年來,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數字變革在全市水利系統打響。2019年,市水利局按照“系統化思維、片區化治理、精準化調度、長效化管護”的治水理念,全力推進南通城區247平方公里智慧水利系統建設。目前該系統已完成主城區范圍內129處閘泵工程的自動化改造、260處上下游的水文監測、555路的視頻監控。
在此基礎上,2022年,城區數字孿生水網項目建設啟動,搭建“1+2+N”總體建設框架,即1個城市孿生水網平臺,2+N個智能業務應用場景。項目通過“數字一張網、管理一張圖、調度一指令、安全一平臺”,打造“四預”決策系統和安全運行系統,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實現城區防洪排澇安全和常態化活水暢流。
“今年汛期,城區數字孿生水網項目將會成為防汛‘戰役’的精兵強將?!眳菚源罕硎?,未來,城區數字孿生系統中的技術和方法,將逐步向南通全市域8000平方公里推廣。
本報記者 唐佳美 盧兆欣